今天是
  • 无障碍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检察新青年·微党课
    时间:2023-01-17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检察新青年·微党课

    第四支部   赵嫒

     1919年,在民族危难的关头,中国青年奋起抗争,高举起爱国主义的旗帜,掀起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它促进了全民族的觉醒,扭转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为什么说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光辉起点?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百年后,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让我们一起回望过去,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如何创中国”的学习中,去了解何为“青年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一门必须修好的必修课。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想真正理解我们党创建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就要回到五四运动,那一场100年前由一群充满活力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发起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中去。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王朝腐朽封建统治的大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份份丧权辱国的条约被签订,香港、澳门、台湾和澎湖列岛,一片片大好河山被割让,中国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面对危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清王朝统治被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了。

    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北洋政府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权益,其倒行逆施的顶峰就是在1915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21条。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18日,27个参政国参加的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憧憬着解决自鸦片战争以来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所有问题,废除列强在华拥有的七方面特权。

    但是弱国怎么可能有外交!巴黎和会自然不可能朝着孱弱的中国所期望的方向发展。4月16日,五强会议讨论山东问题,当事国中国代表竟然被禁止参加。4月29日、4月30日,英、法、美三国会议秘密决定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给了日本,并写进《凡尔赛合约》,堂堂战胜国竟然落得个战败国的下场。

    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全国人民极大的愤慨,愤怒的青年学生由此走上街头,游行、呐喊、哭号。就这样,在民族危难的关头,五四运动爆发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广大群众团结一心,发出共同的怒吼。

    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影响巨大。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无产阶级作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前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邓中夏、恽代英、周恩来、邓恩铭、邓颖超等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并开始自觉地到工人群众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有了这样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终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了自五四运动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光辉起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百年前的青年学子面对阻挠毫不退缩,面对列强毫不畏惧,面对叛徒毫不留情,这就是中国的五四青年,这就是中国的民族未来。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100年,但是它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是历久弥新的。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呢?习近平总书记说,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在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五四运动100年来中国青年的奋斗史。他指出,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

    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上,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更应当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于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您的位置:首页>党建工作

    检察新青年·微党课

      2024-12-09


    检察新青年·微党课

    第四支部   赵嫒

     1919年,在民族危难的关头,中国青年奋起抗争,高举起爱国主义的旗帜,掀起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它促进了全民族的觉醒,扭转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为什么说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光辉起点?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百年后,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让我们一起回望过去,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如何创中国”的学习中,去了解何为“青年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一门必须修好的必修课。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想真正理解我们党创建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就要回到五四运动,那一场100年前由一群充满活力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发起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中去。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王朝腐朽封建统治的大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份份丧权辱国的条约被签订,香港、澳门、台湾和澎湖列岛,一片片大好河山被割让,中国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面对危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清王朝统治被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了。

    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北洋政府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权益,其倒行逆施的顶峰就是在1915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21条。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18日,27个参政国参加的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憧憬着解决自鸦片战争以来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所有问题,废除列强在华拥有的七方面特权。

    但是弱国怎么可能有外交!巴黎和会自然不可能朝着孱弱的中国所期望的方向发展。4月16日,五强会议讨论山东问题,当事国中国代表竟然被禁止参加。4月29日、4月30日,英、法、美三国会议秘密决定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给了日本,并写进《凡尔赛合约》,堂堂战胜国竟然落得个战败国的下场。

    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全国人民极大的愤慨,愤怒的青年学生由此走上街头,游行、呐喊、哭号。就这样,在民族危难的关头,五四运动爆发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广大群众团结一心,发出共同的怒吼。

    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影响巨大。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无产阶级作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前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邓中夏、恽代英、周恩来、邓恩铭、邓颖超等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并开始自觉地到工人群众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有了这样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终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了自五四运动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光辉起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百年前的青年学子面对阻挠毫不退缩,面对列强毫不畏惧,面对叛徒毫不留情,这就是中国的五四青年,这就是中国的民族未来。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100年,但是它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是历久弥新的。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呢?习近平总书记说,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在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五四运动100年来中国青年的奋斗史。他指出,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

    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上,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更应当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于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版权所有:凌源市人民检察院 京ICP备10217144号-1
    地址: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红山路西段182-4-10-1号 邮编:122599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技术支持: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