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绿海”副刊相识,缘于单位的转换和职业的改变。
2013年5月,我由凌源市报社调入凌源市检察院,在办公室负责公文写作。报道那天检察长强调,为确保所撰公文的政治性、时代性、专业性,要我平日多读读《检察日报》。在落实检察长指示过程中,“绿海”副刊走入了视线。不过当时只是旁观者,原因是正忙着由新闻写作向公文写作转型,没充足的时间加盟其中。还有在市报社虽也算文艺青年,但一直以小小说创作为主,“绿海”副刊的“主打产品”散文、诗歌基本未曾尝试过。再就是心存顾虑,《检察日报》毕竟为国家级大报,偶有动笔的念头也一闪即逝,总感觉底气有些不足。
转眼到了2017年,经过三年历练,各类公文写作我都及格了,有时间和精力重操文学“旧业”。三年里与“绿海”副刊朝处夕伴,已由相识到了相熟,品读他人文章亦为自己学习积累,感觉写作水平有所提升。或许情不自禁,抑或水到渠成,突然不再满足相识相熟,决心与她达到相知。于是2017年6月开始投稿,没想到尝试几篇就传来了捷报,散文《与水求缘》于当年8月4日发表。见到样报瞬间兴奋之情难抑,这是继2008年《小说选刊》发表小小说《借宿的老鼠》后又一篇在国家级媒体刊登的作品。
“绿海”副刊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坚定了我的创作信心,陆续又撰写多篇散文和诗歌。其中散文《渐劲春风》《我家的菜园》和诗歌《土炕》《那个天晴的上午》等先后成为“绿海”中的浪花。诗歌《土炕》,还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诗歌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作品,我受邀参加了由检察日报社主办,方圆杂志社、检察日报社文艺副刊部承办的“放歌新时代2018(北京)检察诗会”。
因为钟爱文学,“绿海”成了我心中的圣地。2018年6月22日,我参加了第十九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终于和“绿海”副刊近距离接触,有缘一睹其庐山秀颜。我领略了“绿海”的气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作家何家弘,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关仁山等文学大咖为我们传经授道。我更感受了“绿海”的胸襟,作者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连云港市院的杨占厂,年纪轻轻作品却相当老成,文笔流畅,情感细腻,意深境远,一直是我习文的榜样。还有晋中榆次区院的李砚明,虽两鬓斑白,却雄心不老,一件事留下深刻印象。到冀州区检察院参加笔会开幕式,本已到楼下集结的老李又特意回房间换上了检察服,足见其对笔会的重视。如此精雕做事细节,就算习惯使然,也没理由不高度热爱检察文学。再往深里想,有老李这样的人参与支持,“绿海”副刊怎么可能不欣欣向荣。
笔会期间还经历了一件难忘的事,在宾馆门口与文艺副刊部刘梅主任相遇。忐忑不安上前打招呼,并自我介绍,刚说我是辽宁凌源院的陆宝华,刘梅主任就热情地接道:“我知道,上期发了一篇散文《端午挂葫芦》。”闻言很是感动,想一个刚刚在“绿海”副刊展头露脸的作者,刘梅主任竟然记得名字和作品,有些出人意料却是亲历的事实,“绿海”副刊团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不言而喻。
衡水笔会留了作业,要求每名代表写一篇作品。可返程途中家里打来电话,说有件事急需出来,且还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准备放弃作业,但回想“绿海”副刊老师们的热情和期望,还是写了散文《衡水看湖》。却未能发表在笔会专版上,分析原因其一应是自己撞到了“枪口”上,那位同仁占厂也写了篇关于衡水湖的《燕赵之瞳》,看题目就觉我的像收到家的几穗玉米,占厂的则如开得正盛的一池莲花。不过“绿海”还是眷顾了我,2018年7月20日《衡水看湖》被刊发了。
检察文学的阳光雨露,滋旧润新的品性坚守。“绿海”副刊凭其特有魅力蝶变我心中的“海”,相牵每天,相知无限,相守永远。
(作者:陆宝华 单位:辽宁省凌源市人民检察院)
和“绿海”副刊相识,缘于单位的转换和职业的改变。
2013年5月,我由凌源市报社调入凌源市检察院,在办公室负责公文写作。报道那天检察长强调,为确保所撰公文的政治性、时代性、专业性,要我平日多读读《检察日报》。在落实检察长指示过程中,“绿海”副刊走入了视线。不过当时只是旁观者,原因是正忙着由新闻写作向公文写作转型,没充足的时间加盟其中。还有在市报社虽也算文艺青年,但一直以小小说创作为主,“绿海”副刊的“主打产品”散文、诗歌基本未曾尝试过。再就是心存顾虑,《检察日报》毕竟为国家级大报,偶有动笔的念头也一闪即逝,总感觉底气有些不足。
转眼到了2017年,经过三年历练,各类公文写作我都及格了,有时间和精力重操文学“旧业”。三年里与“绿海”副刊朝处夕伴,已由相识到了相熟,品读他人文章亦为自己学习积累,感觉写作水平有所提升。或许情不自禁,抑或水到渠成,突然不再满足相识相熟,决心与她达到相知。于是2017年6月开始投稿,没想到尝试几篇就传来了捷报,散文《与水求缘》于当年8月4日发表。见到样报瞬间兴奋之情难抑,这是继2008年《小说选刊》发表小小说《借宿的老鼠》后又一篇在国家级媒体刊登的作品。
“绿海”副刊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坚定了我的创作信心,陆续又撰写多篇散文和诗歌。其中散文《渐劲春风》《我家的菜园》和诗歌《土炕》《那个天晴的上午》等先后成为“绿海”中的浪花。诗歌《土炕》,还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诗歌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作品,我受邀参加了由检察日报社主办,方圆杂志社、检察日报社文艺副刊部承办的“放歌新时代2018(北京)检察诗会”。
因为钟爱文学,“绿海”成了我心中的圣地。2018年6月22日,我参加了第十九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终于和“绿海”副刊近距离接触,有缘一睹其庐山秀颜。我领略了“绿海”的气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作家何家弘,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关仁山等文学大咖为我们传经授道。我更感受了“绿海”的胸襟,作者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连云港市院的杨占厂,年纪轻轻作品却相当老成,文笔流畅,情感细腻,意深境远,一直是我习文的榜样。还有晋中榆次区院的李砚明,虽两鬓斑白,却雄心不老,一件事留下深刻印象。到冀州区检察院参加笔会开幕式,本已到楼下集结的老李又特意回房间换上了检察服,足见其对笔会的重视。如此精雕做事细节,就算习惯使然,也没理由不高度热爱检察文学。再往深里想,有老李这样的人参与支持,“绿海”副刊怎么可能不欣欣向荣。
笔会期间还经历了一件难忘的事,在宾馆门口与文艺副刊部刘梅主任相遇。忐忑不安上前打招呼,并自我介绍,刚说我是辽宁凌源院的陆宝华,刘梅主任就热情地接道:“我知道,上期发了一篇散文《端午挂葫芦》。”闻言很是感动,想一个刚刚在“绿海”副刊展头露脸的作者,刘梅主任竟然记得名字和作品,有些出人意料却是亲历的事实,“绿海”副刊团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不言而喻。
衡水笔会留了作业,要求每名代表写一篇作品。可返程途中家里打来电话,说有件事急需出来,且还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准备放弃作业,但回想“绿海”副刊老师们的热情和期望,还是写了散文《衡水看湖》。却未能发表在笔会专版上,分析原因其一应是自己撞到了“枪口”上,那位同仁占厂也写了篇关于衡水湖的《燕赵之瞳》,看题目就觉我的像收到家的几穗玉米,占厂的则如开得正盛的一池莲花。不过“绿海”还是眷顾了我,2018年7月20日《衡水看湖》被刊发了。
检察文学的阳光雨露,滋旧润新的品性坚守。“绿海”副刊凭其特有魅力蝶变我心中的“海”,相牵每天,相知无限,相守永远。
(作者:陆宝华 单位:辽宁省凌源市人民检察院)